便秘作為許多人會遇到的“難言之隱”,困擾著便秘人群的日常生活,而手術后尤其是下肢手術后的病人發生便秘的幾率將大大增加。發生在溫州中西醫結合醫院創傷科的一則案例,可謂觸目驚心。一名76歲右側脛腓骨干骨折的男性患者,行內固定術后的第2天因便秘行開塞露灌腸,期間用力排便后,次日凌晨突然出現畏寒寒戰,體溫升高至40.1℃,神志不清,全身抽搐,大汗淋漓,大便失禁,無法對答,肌張力增高,抽血化驗提示膿毒血癥,多學科會診后考慮腸道感染性休克,轉入ICU系統治療后痊愈。誰能想到,一個便秘竟然能引起如此嚴重的后果。
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,術后便秘是如何發生的?
大便從腸道內順利排出需要具備以下四個條件
①正常的腸神經反射
②足夠的腸內容物
③足夠的腹內壓
④無阻礙腸蠕動的其他因素
根據上述因素,可以歸納出以下幾個原因:
術后便秘的原因
①創傷與手術與藥物
一方面是創傷與手術、一些鎮痛消炎藥以及麻醉藥品的使用,都會對胃腸道的蠕動和吸收產生抑制;另一方面創傷和手術導致神經、精神的變化,引發緊張性便秘,便秘又加重患者精神負擔,互為因果,惡性循環;
②飲食因素
首先術后病人通常由于禁食或進食量不足導致腸內容物缺乏,其次飲食結構不合理,缺乏粗纖維食物和水份,蛋白質和纖維素、維生素的攝入不足;
②臥床時間過長?
全身代謝降低,腸蠕動活動減弱,結腸與直腸生理功能障礙,臥床時間超過30天的患者便秘發生率高達95%;
④排便方式的改變?
正常人排便時,坐位或者蹲位的姿勢使直腸與結腸角度消失,吸氣和腹壁肌收縮增加腹壓,并能利用重力進行排便。而床上排便只能依靠深吸氣增加腹壓。許多臥床病人因急診入院,未能事先做床上排便訓練;并且由于排便方式改變,多數病人抑制便意,包括腸神經在內的排便反射刺激減弱或消失,最終導致便秘。
術后便秘的建議
①恢復進食
非腹部手術的病人術后應盡快恢復飲水,半身麻醉的病人在術后3-6h就能恢復進食,全身麻醉的病人一般術后沒有惡心、嘔吐的感覺后就可以進食。我們推薦病人每日飲食中的蔬菜、水果不少于250g,每日飲水量大于1500ml,膳食搭配均衡,包括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以及優質蛋白,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主食和蔬菜相較于其它食物更能幫助排便,水果不能代替蔬菜+。飲食應該循序漸進,少食多餐,一般認為,術后第一天的主食攝入量需要>150g,術后早期可以先喝一些米湯,再過渡到米粥、薏苡仁粥、面條等容易消化的軟食,最后再恢復到正常飲食。
②加強健康教育
病人要聽從醫護人員的醫囑,建立定時排便的習慣。術后注意有無腹脹,腸鳴音是否正常,了解便秘的危害,掌握相關的預防方法。及時向醫生和護士報告排便情況,切勿忽略大便情況,包括大便次數、量、性狀、顏色、排便難易度等。
③練習排便
臥床病人可以通過屏氣以增加腹壓,或者輕壓肛門后部以協助排便。平時可以每天在床上通過腹式深呼吸練習腹部肌肉緊張感,也可以按摩腹部,依結腸走行的方向,即在腹部順時針畫圈,刺激腸蠕動。當有便意的時候,千萬不要忽視便意,定時排便。
④穴位按摩
通過經絡理論,刺激穴位,能夠促進排便。中醫講“肚腹三里留”,也就是腹部的問題,可以取穴手、足三里,配合大腸腧、支溝、大橫、神闕、天樞等穴位,按摩這些穴位起到通便的作用,按摩的手法宜柔和,可用手指或手掌有節奏的在穴位上進行按壓摩擦。也可以將大黃粉、芒硝涂抹或者敷料包裹貼在穴位上。
⑤藥物干預
中醫將便秘分為實證與虛證,其中實證又分為冷秘、熱秘、氣秘,虛證分為氣虛秘、血虛秘、陰虛秘、陽虛秘,根據上述不同證型,可分別服用大黃附子湯、麻子仁丸、六磨湯、黃芪湯、潤腸丸、增液湯、濟川煎等對證治療。除此以外還有諸如大承氣湯、五仁丸、番瀉葉、中藥穴位注射、針灸、推拿、耳穴壓豆等在臨床上也頗有良效。西藥常用的有乳果糖、聚乙二醇、開塞露灌腸等,需要注意的是,灌腸時切忌過度用力排便,可能會導致腸壁受損,引發腸道感染等嚴重后果。
結語
術后便秘需要謹慎對待,了解便秘、認識便秘,是每個醫務人員和患者都需要做到的事。
供稿:運動醫學中心 胡國強